政策红包频发 2016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如何_菲律宾欧博集团

    菲律宾欧博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政策红包频发 2016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如何

    来自 :菲律宾欧博集团 发布日期 :2015-10-26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96868亿元 ,同比增长7%,对经济形势总的判断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报告概况了上半年经济4个亮点:一是商品房销售由负转正,全国同比增长3.9% ,其中6月增长16%;二是大众创业局面进一步发展,1—5月全国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22.9% ,注册资本增长45%;三是就业形势较好,上半年新增就业718万人 ,半年完成全年目标的71.8%;四是互联网 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上半年网上销售同比增长39.1% ,增速高于全社会商品零售增长28.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201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 ,说明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的区间 ,不仅让那些唱衰中国的外国媒体失声,也提振了中国人的信心。
      中国建筑经济往往比国家整体的形势慢半拍,受去年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的影响 ,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资金紧张 ,接转工程明显减少。今年上半年,建设项目招投标项目减少 ,招投标率与往年比下降30%—40%,审图部门的业务量较去年大幅下降,企业普遍反映工程难接。下半年建筑市场形势是否能回暖?2016年中国建筑业将是什么样的形势,会不会像今年上半年那样困难?这些问题在基层调研中经常碰到 ,笔者愿从个人研究的角度发表以下一孔之见 。
      2015年国家经济政策助推投资力度加大,对2016年建筑市场十分有利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主要体现在4个“转向”上:1.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2.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 ;3.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4.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4个“转向”带来的阵痛就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投资增速放缓,反映到建筑业就是项目减少 、工程难接、资金紧张 。业内人士都知道有投资就有建筑业,2015年以来国家根据4个“转向”精神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现举例如下:
      4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部、水利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六部委发布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把整个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资敞开,使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特许经营有了制度保障 。该文件是对推进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重要制度设计,是促进PPP模式发展的配套制度。
      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决定进一步强化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会议决定实施三年计划,改造各类棚户区1800万套 、农村危房1060万户 。近3000万套房子再加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没有5000亿元投资是干不下来的,这可全是政府投资,对于以房建为主的建筑企业应该是利好消息。去年,外资在中国直接投资创纪录 ,达到1196亿美元,而同时中国对外投资也首次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29亿美元。不管是外资对内还是中资对外,涉及到的大量项目都与建筑业有关。今年1—6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4139.3亿元(折合675.4亿美元),同比增长9.7%,在国内建筑业总体下滑的情况下 ,海外工程承包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6月30日 ,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 ,按照国务院要求,推出4个新的重大工程包,分别是城市轨道交通  、现代物流 、新兴产业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 :2015年——2017年计划新开工68个项目,“十三五”将新增城市轨道交通3500公里,需投资2.8—3万亿元 。预计到2020年,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要形成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 ;南京 、重庆、武汉、成都形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南通 、石家庄、兰州等城市建成轨道交通骨干线 。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将加快 ,使我国轨道交通总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7月11日,媒体报道,国资委率87家央企进河北,意向投资1.6万亿元 ,京津冀经济圈将成一片建设热土。7月12日,媒体报道,北京通州区拟2年建成北京行政副中心,年内投资1600亿元。建筑企业必须关注这样的市场信息 。
      7月2日,国务院批复“南京江北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这是长三角继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第三个国家级新区。据悉,江北新区在2015年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达1300亿元 ,江苏省政府决定投资1200亿元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新建10条过江隧道并且全部实行免费通行。消息出来后 ,7月2日——12日江北楼盘销售新房3000套 。
      8月3日,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部 、公安部和银监会七部委联合颁发《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采用PPP模式吸引民资有效利用地上和地下资源,建设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 ,这无疑又是建筑业的一大商机 。
      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地下管廊建设作为履行政府职能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这又是建筑业的另一商机 。
      9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全面部署促投资稳增长工作。会议要求 ,把促投资稳增长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着力推进十项重大举措,加大投资力度,保持投资和经济稳定增长 。这十大举措中前六项都与加大投资有关 。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俗称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加了3个不同的关键词 ,即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关键”作用 。为拉动经济增长,201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 ,特别是加大投资力度,发挥其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关键”作用,将为与投资关联度非常紧密的建筑业带来福音 ,今年下半年及2016年全年建筑业必将迎来大好发展机遇。
      加强对建筑业的领导,提升建筑业的产业地位
      去年9月4日 ,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了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陈政高部长在会上强调两年行动主要抓六项工作。一年时间过去了 ,这六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积极向前推进 ,多年形成的建筑市场混乱局面得到了遏制,高强度的专项治理初步建立了适应建筑市场监管和服务的体制机制 ,有利于建筑业下一步的改革发展。从去年7月到9月 ,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了10多个文件,一改过去召开建设工作会议、把建筑业放在众多方面工作之中一带而过的做法 ,不仅有针对性研究质量治理、市场整顿,而且把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放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 ,这不能不说是建筑业的一件幸事。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 ,不仅没有要国家投资 ,而且消化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这个有着4600万从业人员的庞大行业必须认真研究,切实加强领导 。住房城乡建设部计划下半年召开全国建筑业发展大会 ,并且将以国务院的名义为建筑业颁发指导改革与发展的文件 ,这将是继1984年国务院为建筑业专门发文件以来,时隔31年专门为建筑行业发文件,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对建筑业加大领导力度的决心 。在建筑业“营改增”重要关口,国务院主要领导两次亲自批示,也足以表明对建筑业税改政策的落实和减轻建筑企业负担的关心。这些信息释放出一个信号 :政府必须对建筑业加强领导 。
      建筑业已经失去了太多的机遇。建筑企业搞房地产本应是顺理成章 、优势互补的转型升级,上世纪80年代有关主管部门一道行政命令 ,不准施工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 ,扼杀了建筑企业的“生财之道”;2009年国家为克服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出台10大行业振兴规划 ,建筑业“名落孙山” 。由于建筑业没有产业地位,作为第二产业相应的产业政策 ,如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也一概享受不到。
      实践证明 ,要实现建筑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一味地强调“监管”而缺失对发展的引导和领导是片面的,应该“加强领导”与“加强监管”并重,只要对行业发展加强领导了,有些监管工作矛盾反而能在发展中迎刃而解 。
      江苏是全国公认的建筑大省,之所以能够多年走在全国前列,笔者认为是与江苏省政府一直关心和重视建筑业发展分不开的。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当人们还在担心被扣上“资本主义尾巴”帽子的时候,在省政府支持下,各市县组织成建制队伍,以“建筑民兵师”名义,赴大庆、新疆参与建设 。在计划经济年代 ,省政府协调铁道部,为输送江苏建筑工人开通“民工”专列,省主要领导外地出差都要分别视察江苏在深圳、上海 、北京的建筑工地,看望建筑工人。进入新世纪 ,省政府每5年出台一个关于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文件,指导建筑业发展,特别是2015年7月1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建筑业的工作,财政厅、发改委、商务厅等相关部门一把手都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全省建筑业发展情况的汇报》,李学勇省长对建筑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表态,要在建筑产业化和走出国门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制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十个一”工作方案,推动建筑业创新发展 、转型升级和绿色施工,推动建筑业企业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巩固江苏建筑“铁军”品牌,以不断提升境内外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支持了江苏建筑业从2006年以来各项指标位居全国首位,“十二五”以来每年增速始终保持在15%以上 ,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 、建筑业发展越困难,就越是要加强对建筑业的领导,提升建筑业的产业地位 。因为,建筑业是众多行业中既不要国家投资,却又能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行业 。在当前形势下,建筑业要抓住改革发展契机,主动适应新常态。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中国建筑业在整个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 ,要把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行业发展的重心 、把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工作重点,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6年打下坚实基础。相信随着各项投资政策和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行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地生根,2016年中国建筑业的形势一定是灿烂的 。(信息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

    上一篇:“十三五”规划建议哪些与水泥相关?

    下一篇 :《2015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发布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