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互联网”行动急需加快_菲律宾欧博集团

    菲律宾欧博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建筑业+互联网”行动急需加快

    来自 :菲律宾欧博集团 发布日期:2015-11-11

    “互联网 ”的概念一经李克强总理提出就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迅速走红,目前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十分时髦的用词。这说明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行各业提升经营品质、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快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进程是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革命性的技术进步: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是电力技术的应用,第三次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 ,第四次就是互联网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前三次技术革命中国都没能赶上,因此中国经济落后了 ,中国社会的生产力落后了。这次互联网智能化技术中国赶上了,具备了走在世界前列的基本条件。目前,国家将“互联网 ”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建筑行业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 ,如何在伟大的第四次工业技术革命中实现凤凰涅磐 ,完成一次质的飞跃,是摆在我们每个建筑产业从业者面前的重大机遇和巨大挑战 。这些机遇和挑战既有思想观念上的 ,也有实际行动上的;既有宏观目标上的 ,也有具体实践上的;既有技术应用上的,也有素质能力上的;既有行业特点,也有普遍共性;即有“道”的层面的问题 ,也有“术”的层面的问题。我们如何应对、如何行动 ,既考验我们的智慧,也考验我们的能力 。
        毋须讳言,建筑行业对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相对落后。因此说 ,在建筑行业提“ 互联网”比提“互联网 ”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强调传统建筑行业的主体性、主动性 。在这方面,个人认为德国提出的“工业4.0”更加合理 ,也更能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回顾、梳理 、分析和总结建筑施工企业对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运用的发展脉络、建设内容、共性特点、逻辑关系等 ,有助于我们分清阶段、认清现状、理清思路,深化对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有效指导信息化实践。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专业软件信息化阶段。也就是信息化的“岗位级”(也可称之为“建筑业信息化1.0”)。目前通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办公、专业工具软件的产品成熟度高,硬件性价比大幅提高,各类工具软件大量推向市场,行业内已普及计算机、成熟工具类软件及因特网应用 ,大幅提高了岗位工作效率。目前 ,行业已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文字、图表处理电子化(办公软件)和计算机辅助结构计算、工程预算、钢筋下料、工程算量、模拟施工 、3D建模、测量定位 、图像处理等。
        2.业务部门信息化阶段。也就是信息化的“部门级”(也可称之为“建筑业信息化2.0”) 。此阶段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块融合,局部的 、专业部门业务管理子系统的产品较成熟,应用较广泛,显著提高了管理水平。但在某种程度上,行业管理的信息化运用还较为粗放 ,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3.企业管理信息集成阶段。也就是信息化的“企业级”(也可称之为“建筑业信息化3.0”) 。此阶段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体系融合,整体性企业数据贯通的集成管理系统初步尝试 ,少数应用,其中真正能实现集成效果、提高效率,发挥效益的仍是部分管理模块系统。中施企协2014年问卷调查显示 ,66%的被调查企业在实践中推动实施了全部或局部系统集成 ,但能达到集成效果的仅为10% 。这也反映出 ,当前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经过初步的尝试实践后,还面临巨大挑战 。
        4.大数据应用阶段。也就是信息化的“社会级”(也可以称之为“建筑业信息化4.0”) 。这是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也是“互联网 ”真正内涵所在 。目前 ,部分优秀的大企业集团在“互联网 ”的鼓舞下,已经开始未雨绸缪,组织专门力量与IT产业的专业公司联合研究、积极探索,寻求突破和进展,这势必会引领和推动整个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整体而言 ,目前建筑行业信息化正处于部门级管理子系统应用为主的发展阶段 ,也就是正处在建筑业信息化2.0阶段。少数优秀的建筑工程企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3.0,并且已经出现了信息化4.0的萌芽。而有不少企业还处在建筑业信息化1.0的水平上  ,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则处在信息化的起步阶段。整个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由“部门级”应用过渡到“企业级”应用,达到数据贯通 、管理集成的一体化应用目标,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
        必须指出,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物联网、智能化的信息化浪潮中,“建筑业 互联网”的步伐急需加快,作为建筑行业主体的建筑工程企业更需尽快行动,抓住机遇 ,加快推进建筑业信息化进程,推动建筑业标准化 、信息化 、精细化这“三化融合” ,实现“五个互联互通”的目标,以此推进“建筑业 互联网”的融合,真正以此提升建筑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实现集团企业上下的互联互通。集团企业上下互联互通,就是要实现“分级管理,集约集成”。“分级管理”指从集团总部到项目实行分层级管理 ;“集约集成”指由底层项目产生的数据 ,根据从项目部到集团总部各个管理层级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需求 ,各个层级中集约集成汇总。同时,在各个管理层级中引入BI系统 ,根据每个层级的管理需求,提供一目了然的报表界面,对关键指标提供分析功能,并设置阈值,进行监控报警。
        2.实现商务财务资金的互联互通。商务财务资金互联互通 ,要求实现项目商务成本向财务数据的自动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应基本摒弃人工做表的方式 。商务数据向财务数据和资金支付的自动转换过程,应在项目的管控单位(子公司)实现,而非只在项目上实现。
        3.实现线上线下操作的互联互通 。“三化融合”的关键在于融合,标准化、信息化在线上线下要互联互通。通过“管理标准化,标准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集约化”的路径 ,不断简化管理,最终实现融合 。具体来讲,信息化 、标准化的表单,和平时工作的表单必须统一,不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 。此外 ,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要注重用户体验 。系统所用的语言 、所涉及的流程,都必须与实际相符合 ,软件开发不能站在IT的角度,而需要站在实际管理工作的角度来做 。
        4.实现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如果把企业集团信息化系统看作是一棵树,那么必须明确树“主干”,各个分支才能自然地依附于其上。“三化融合”就是要建立集团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主干” ,也就是贯穿集团的成本管理系统 。其他所有与成本相关的重要业务系统,都必须联通进来 ,最终实现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 ,进入“管理集成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5.实现上下产业链条的互联互通。上下产业链条互联互通,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 ”的手段 ,去掉中间环节,实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连通。比如 ,集团企业的集中采购 ,通过电子商务 ,将产业链条上的客户和供应商互联互通 ,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信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上一篇: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建筑业发展新业态 、新模式探析

    下一篇 :“十三五”规划建议哪些与水泥相关?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