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资增速今年有望维持在15%以上_菲律宾欧博集团

    菲律宾欧博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基建投资增速今年有望维持在15%以上

    来自:菲律宾欧博集团 发布日期 :2016-02-20

    猴年伊始 ,多项稳增长、促投资政策措施出炉。业内人士认为,投资增速回升是稳增长的主要动力 ,未来助推投资增长的政策力度有望加大 。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财政政策力度将加大 ,专项建设基金投放、地方债务置换与新增规模将显著增加 ,PPP项目将加速推进 ,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维持在15%以上。
        据中国证券报2月18日报道,稳增长 、促投资的政策措施频出。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 ,从加强货币信贷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政策措施。2月17日 ,财政部发布财政资金注资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 ,合理运用政府投资基金聚焦支持重点产业,公共财政运用政府投资基金方式支持产业,限定于具有一定竞争性 、存在市场失灵、外溢性明显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发改委投资司司长许昆林近日表示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两端发力 ,投资实际上是一个最佳的结合点,要理直气壮地抓投资。发改委近期明确了推进三大战略的着力点,部署了今年扩大有效投资的六大措施 ,在一季度计划安排专项建设基金4000亿元 ,后续还将按季度继续安排专项建设基金,以发挥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按照发改委的要求,专项建设基金需支持“看得准 、有回报 、不新增过剩产能、不重复建设、不产生挤出效应”的重点领域项目。此前 ,住建部与国家开发银行已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手 ,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 。
        在基建投资方面,1月发改委公布的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达21个 ,总投资额541亿元,其中水利建设和能源项目占比较高。从去年以来发改委的项目审批情况来看,除“铁公基”外,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生态环保、清洁能源项目也成为重点。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17日介绍,截至去年底,11大类重大工程包已累计完成投资50564亿元 ,已开工48个专项、326个项目。
        从各省、区 、市已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 ,各地正在积极发力基建投资。河北、福建 、宁夏 、新疆等地均提出了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北京 、青海、云南等地明确了建设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部分省份出台了针对稳增长的专项措施 。云南省近日出台《关于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扩大社会投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投入 、鼓励企业扩销促产等22条政策措施。安徽省下发《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意见》,提出30条稳增长措施。
        中金公司认为,预计今年基建投资的力度不减。如果将一季度的专项建设基金规模简单年化 ,全年总额将达到1.6万亿元 。从1月银行信贷超预期投放以及近期的政策动向来看,今年财政宽松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专项建设基金投放、地方债务置换与新增规模将显著增加,PPP项目将加速推进。预计今年基建订单将好于去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维持在15%以上。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月金融数据显示 ,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稳增长政策提振了信贷需求,加上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 ,各类项目的推进实施将进一步带动融资尤其是中长期信贷的需求。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将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大的逆周期托底作用,稳住市场预期,降低实际总体税负 ,有效盘活财政资金存量,加快国债及政策性银行债发行,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为调动更多资源和杠杆创造空间。
        他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体现在多个方面:减税力度进一步加大 ,应针对税负较重的制造业普遍性减税;继续增加财政支出,增支重点除医疗 、教育 、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外,还应包括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新基建 、节能减排、智能制造等领域 ;财政赤字率有望进一步扩大 ,今年赤字率可提高至3%左右;发挥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 ,加大对需要国家扶持的产业和企业的支持 ;应采取一揽子措施,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信息来源: 中国证券网)

    上一篇:工信部明确今年建材工业重点工作

    下一篇:2016砂石畅想(发展趋势预测)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