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建筑垃圾处理重走污泥处置“弯”路_菲律宾欧博集团

    菲律宾欧博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莫让建筑垃圾处理重走污泥处置“弯”路

    来自:菲律宾欧博集团 发布日期:2016-06-26

    随着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土十条”),污泥处置行业从一个多年前纵有人大声疾呼也无人问津的行业,迅速地上升为今日的热点头条 。
        整个中国污泥处理四十年的发展轨迹、行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甚至是问题的解决思路等 ,都事无巨细地通过影像 、文字等各种途径完整的呈现于大众面前。
        “土十条”中设定的“要在到2020年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也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有些人认为这对污泥处置行业空前利好,但也有些专家认为污泥处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且行且艰难,任重而道远。
        对比此时今日,政府 、公众对于污泥的关注程度以及发展要求可以发现 ,我国对于污泥处置的态度有股“当年缓行兵、如今急行军”的意味。
        而稍加思考不难发现 ,不仅仅是对待污泥处置行业,其他行里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建筑垃圾处置行业 ,无论是行业本身还是行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和这三四十年间污泥处置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出一辙 ,让人不禁思考 :多年后,建筑垃圾处置是否会踏上同样的艰难治理道路呢?

        污泥问题与建筑垃圾问题惊人相似
        相似点一 :具有社会危害性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 ,含水率高,含有各类有毒有害物质,目前常用的污泥填埋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土地,还极易造成二次污染。两年前,某公司擅自将北京门头沟区某区域当做污泥处置点 ,倾倒1.9万吨污泥 ,直接造成44亩林地严重污染,林业种植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如今仍有污染物溢出 。
        建筑垃圾成分也十分复杂,填埋、回填处理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造成塌陷事故 ,还可能产生渗滤液 ,污染周围地表水、地下水 、土壤;随意堆放可能造成滑坡事故;露天堆放可能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 ,严重污染空气。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事故被认定为“受纳场渣土堆填体的滑动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77个无辜的生命葬送在建筑垃圾堆中。

        相似点二:数量大 ,资源化水平低
        至2010年底 ,全国污泥产生量达到3000万吨(含水率80%) ;截至2014年底,我国有近50%的城市污泥未做到无害化处理。
        据中科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24亿吨 ,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根据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测算,2015年我国产出建筑垃圾(含公里翻新维护垃圾)高达35.5亿吨。而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目前处于初级阶段,总体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 。

        相似点三 :隐性,早期难引起关注
        污泥问题距离公众日常生活相对较远,难以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即使污泥问题受到重视,也难以跻身于国家层面的重要工作。从上个世界70年代开始 ,就有专家大声疾呼重视污泥问题,但直到今日才真正受到大众关注。
        建筑垃圾的性质相对于生活垃圾来说相对比较稳定 ,亦不会产生很大的气味 、直接对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危害,直接迅速地影响社会公众,因此,很多人认为建筑垃圾无毒无害,甚至一些官员认定建筑垃圾为良好的填海介质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在行业中的呼声虽然很高 ,也引起了国务院相关领导、各部位的一定重视,甚至在全国两会期间以提案形式提交至全国政协 ,但是无论是社会媒体 ,还是社会公众 ,对其认知,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
      
        相似点四:发展中面临相似问题
        无论是污泥行业,还是建筑垃圾处置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同样面临政策 、补贴 、资金等的不足,多部门管理导致的“无部门管理” ,监管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在污泥处置行业,由于缺乏关注 ,行业发展早期严重缺乏资金等,近些年,随着关注度的提高 ,资金不再是最棘手的问题,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可执行的政策的不足、监管处罚力度的不到位等;
        而建筑垃圾至今为止仍然面临资金、补贴、政策严重缺乏的困局 ,此外,建筑垃圾处置上至下涉及近10个政府部门,多部门管理制度 ,导致建筑垃圾处置行业被完全割断,最终导致“无部门管理”,监管中也存在诸多盲区 。

        总结经验 发现不同
        开辟建筑垃圾处置新路径
        污染处置与建筑垃圾处置之间拥有诸多相似,但相似之中建筑垃圾的数量更大,增速更快 ,资源化率更低,危害更隐敝,可以预测:如若目前政府相关部门不从国家层面对建筑垃圾处置进行总体规划 ,无法引起全民关注,若干年后,建筑垃圾处置之路必将重蹈污泥处置的覆辙。
        而破解这一问题有效途径 ,首先是政府相关部门乃至全民意识到建筑垃圾的危害性,加以重视,给予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其次,针对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在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仅靠一个部门管理、协调 、制定政策无济于事,必须有高层协调所有利益方 ,找到最大公约数 。
        此外 ,在污泥问题与建筑垃圾的诸多相似之外,二者之间存在不同之处 :污泥处置行业发展早期,严重缺乏技术支持,更没有标准可言。有时明知道污泥会产生危害 ,但也无可奈何 。甚至,由于污泥填埋占用土地,焚烧难以通过环评 ,农业利用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土壤改良和园林绿化也消纳不了太多污泥,到现在为止 ,污泥处置的主要出路在业界尚未形同统一意见。
        但这些问题在建筑垃圾处置行业则不同。从目前的建筑垃圾处置技术来说,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日趋完善,北京联绿技术有限公司元泰达建筑垃圾资源一体化工厂项目已经可是实现建筑垃圾百分百消纳、环保百分百达标 、产品百分百市场化;从标准体系来说,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按照欧盟要求,制定了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的108项标准,虽然国家标准尚未建立,但行业标准其实已经十分完善;就资金而言,建筑垃圾处置中的资源化项目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的要求 ,政府相关部门愿意在行业发展早期通过补贴、资金等方式予以支持;此外 ,在行业认知上,大家一致把资源化处置当做建筑垃圾处置的最终归宿  。
        因此 ,在从相似中吸取行业发展经验教训之外,还要从各自行业的特点以及不同之处入手 ,深入思考找到破解问题的其他办法,综合考虑 ,最终为建筑垃圾处置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信息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

    上一篇:达沃斯现场把脉中国经济 专家称未来五年经济增速不能低于6.5%

    下一篇:2016年一季度建材工业运行形势分析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