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滑坡再思:勿让建筑垃圾成杀人凶手 !_菲律宾欧博集团

    菲律宾欧博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深圳滑坡再思 :勿让建筑垃圾成杀人凶手!

    来自:菲律宾欧博集团 发布日期 :2015-12-23

          12月20日“深圳山体滑坡”事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今天是滑坡灾害救援第四天,截止21日6时 ,共有91人失联。

    事故现场

        事发当日国土资源部的官方微博说,初步查明深圳光明新区垮塌体是人工堆土,山体并没有滑动,垮塌地点属于淤泥渣土收纳场,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 。由于堆积的量比较大,造成了多栋楼房的倒塌。

        事故原因一经披露 ,便引来无数唏嘘。据了解 ,深圳的这场山体滑坡 ,几乎完全没有天灾的充分。无论是当初的劈山采石,还是废弃之后改作渣土受纳场,发生灾难的这块山地,都如同一块脱离监管的飞地,在一种完全无序的状态下不受控制地接纳着从城市拉来的渣土 ,直至超出山体的承受极限而崩塌 。

    事故现场

        有人评论说,“这次山体滑坡的性质,就与2008年甘肃舟曲泥石流、2010年云南保山山体滑坡等灾害完全不同。在这场突发的山体滑坡灾害中,几乎没有任何天灾的因素,而是一场赤裸裸的人祸。”
        这一“人祸”事件,将渣土和建筑垃圾推到了风口浪尖 。什么是渣土和建筑垃圾?它们当真有那么大的危害么 ?
        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所称建筑垃圾 ,是指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 、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渣土只是建筑垃圾的一种。建筑垃圾本身并非妖魔鬼怪或者牛鬼蛇神 ,放错位置的建筑垃圾,则真的可能成为“凶手”;放对位置,它又成为基础建设的“帮手”。
        建筑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垃圾 ,而是放错了地方的“黄金” ,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例如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粉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等,还可以用于制作铺道砖 、花格砖等建材制品,这都使得建筑垃圾再生具有利用率高 、生产成本低、使用范围广 、环境与经济效益好的突出优势。
        近年来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关注 。然而,我国的建筑垃圾普遍采取堆放和掩埋的方式处理 ,其综合利用率不足5%,远远低于欧盟(90%)、日本(97%)和韩国(97%)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建设的巨大发展 ,建筑垃圾越来越成为全国各个城市面临的巨大问题 。
        据行业相关人士透露,到2020年左右,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可能将达到峰值 。同时,他还指出,建筑垃圾都是有用之材,在经过有效开发后,我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最终可达95%以上。如果2020年这些建筑垃圾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 ,至少可以创造1万亿元的价值 。
        虽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我国起步晚 ,且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未来资源化的发展大势是必然的 ,建筑垃圾将越来越多的被回收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

        各地政策动态频繁

        建筑垃圾已经不仅仅是某一地区的发展困扰,它早已上升为全国性的难题 。为了合理地解决这一难题,各个地方也都相应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法规。
        提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就不得不提起被列为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河南省。今年7月份 ,河南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正式发布,根据文件制定的目标任务,到2016年,省辖市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40%;到2020年,省辖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70%以上;县(市、区)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50%以上 。事实证明,这一政策是有效的且在河南省内掀起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潮流。目前,河南省已有许昌、郑州 、漯河、安阳等城市建成年处理能力2100万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除却试点省份,全国其他省份及地区也都动态频繁 ,政策频出 。现仅以近两三个月之内各地政策与动态为例来说明:
        江苏:近期江苏多地尝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10月,苏州相城区一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验收 ,年处置建筑垃圾100万吨;11月,扬州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投入运营;南通如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也已签约。
        成都:成都市下发《关于施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与再生利用的通知》表示自今年10月1日起,锦江、青羊、金牛、武侯 、成华区及高新区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范围内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将施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与再生利用。
        三亚:三亚日前已规划建设一家国内领先水平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厂,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对三亚环境的危害据了解,三亚市政府将对进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补贴约17元/吨,同时予以税费上支持。
        湖州 :湖州建筑渣土循环利用中心选址于三环北路草田漾大桥东南角 ,净地面积195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518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每天可“吞”200至300吨建筑垃圾。
        杭州:杭州萧山试点建筑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萧山区通过半年的探索和实践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分拣机破碎处理 ,将建筑垃圾转变成可用于制砖﹑抹灰砂浆等新型建筑材料 ,解决“三改一拆”、“城中村”改造等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处理难的问题,有效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
        张家口:张家口建筑垃圾处置和综合利用工程已经开工,目前已经完成了环评报告、土地征用方案批复等手续 ,预计年底将建成投产。该市表示,到2020年,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将达到50%以上。
        临沂:临沂市政府印发了市城市管理局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8部门《关于加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争取到2018年  ,中心城区建成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处理率达到100%。

        实际应用案例颇多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并非一句空话,事实证明,合理地处置建筑垃圾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社会的有益事业,而且已经在基础建设中获得了诸多应用。
        12月8日 ,中国首条利用建筑垃圾建设的高速公路——“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在陕西建成通车,这是中国高速公路建设领域首次大规模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 ,填补了该领域建筑垃圾再生综合利用的空白。
        无独有偶 ,日前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创新可研示范中心大楼工程 ,层间顶板将使用含3000吨首钢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的C30再生混凝土浇筑,目前已完成首批供应1000吨。
        除了适用于基础建设,还有地方探索建筑垃圾的其他作用 。据了解 ,山东烟台市莱山区启用首座建筑垃圾处置场 ,并利用垃圾修复山体,结束了建筑垃圾长期无序处理的状态 。该处理场建设在山坡上,底下是岩石,防渗基础非常好。建筑渣土按照分区、分层、分单元的方式填埋 ,难以分解的水泥板块等放在底部,含有油漆、涂料等化学物质成分的装修垃圾被夹心填埋在中间层。建筑垃圾处理场配备了各类专用机械5台,每天进行压实平整 ,经过沉降稳定后再进行覆土 。待饱和封场后实施种草植树等绿化工程,使破损的山体完全修复,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而且不会造成其他污染。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建设高峰期,建筑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 ,建筑垃圾围城、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 。建筑垃圾是“城市矿藏”,进行资源化利用即可转身“绿色能源”。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对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创造经济价值意义重大。据测算 ,若我国每年产生的35亿吨建筑垃圾资源利用,可节约天然砂石30亿吨,节约取材用土和填埋用地80万亩 ;可生产免烧墙体和地面材料约1万亿块标砖
        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 ,工信部日前组织确定了《国家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建议名单》 ,其中 ,9个建筑废弃物项目入选,为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带来利好。而工信部近期下发的《关于开展国家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指出 ,中央和地方将协调配合 ,共同推进示范工程建设政策支持 。积极落实支持资源再生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利用技术改造 、清洁生产等现有的资金渠道,优先支持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又加了一层政策砝码。
        今年9月底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海绵城市的发展提到了日程上。据相关统计,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江苏 、安徽、辽宁等省还印发了指导意见 ,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最大特点就是“雨水自然积存 、渗透 、净化 ,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这一特性要求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提供了广阔市场前景 。据了解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蓄水系数是天然骨料的两倍以上,可以充分发挥再生骨料的这一优势,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用于海绵城市的蓄水材料,以缓解城市下水道的排放压力,减少城市内涝 ,再生骨料有望成为建设海绵城市的蓄水材料 。

        如何推广发展壮大

        毋庸置疑,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中 ,政府处于核心地位。从产业内部来看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有两个主体,即开发商和建筑企业共同组成一个主体,而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是另一个主体。这二者的互动建立起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循环链 。因此 ,推动建筑垃圾资源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更好的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通过产业政策 、宣传教育和经费投入引导开发商和建筑企业、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社会大众、科研单位的决策 ,使各个主体按照市场规则主动服务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
        当前,在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市场化 、产业化过程中 ,尽管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从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实践来看 ,由于我国长期把垃圾处理作为公共事业,政府的扶植配合政策起着关键性作用,今后政府发挥的余地仍然巨大 。
        业内专家认为,在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中,技术已不是瓶颈问题 ,主要症结就在于相关的法制政策保障的引导与落实。因此 ,在推进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过程中,政府应做好体制机制方面的重要保障 。
        从事建筑垃圾短期内是一项貌似“吃力不讨好” ,但从长期来看一定是正确且顺应产业发展必然趋势的。虽然我国建筑垃圾处置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已有一批企业开始了行动 ,并已取得相应的规模,并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我们相信,随着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广和政策支持,将有更多利好的政策得到落实,届时 ,也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的明天将越来越美好。(信息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

    上一篇:“一带一路”将适度缓解国内水泥行业产能过剩

    下一篇:二O一五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大讨论总结与展望

    
    XML地图